大雪初霁,灾后重建或给弱势整理中的A股市场带来“新希望”。专家认为,股市受雪灾的不利影响将是短期性的,部分板块已借机反弹。为应对自然灾害和外部经济放缓的“双重冲击”,政策面可能会更趋灵活,从而给股市带来更多“暖意”。
不可否认,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截至2月12日,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雪灾也导致食品及部分地区物价快速上涨,从而推高了市场对1月CPI的预期。此外,保险机构因雪灾赔付可能超过40亿元。
不过,专家指出,从历史上看,自然灾害等给股市带来的不利影响一般是短暂、轻微的,例如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等,经济走势不会因此出现逆转。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投资者重拾信心,股市有望较快从灾害的阴影中走出。
同时,部分行业将受益于灾后重建,有关电气设备和电网发展工作成为重头戏。节后的两个交易日里,电力、机械、建材、农业、医药等板块表现抢眼。保险板块经过周三的下跌后,昨日也迅速反弹。此外,雪灾暴露出我国收入差距过大,“三农”、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国家有必要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并继续刺激消费增长。
从政策面上看,节前中央提出“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一些专家就此表示,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内部紧缩调控措施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而灾后重建工作客观上也需要一个略为宽松的环境。这些因素或将给股市带来较为“温暖”的政策面。
由于雪灾造成运输困难,食品价格和部分地区总体物价水平上涨较快,1月CPI涨幅可能继续创新高,这引起市场对于紧缩力度加大的担忧。
不过,这次物价水平攀高有特定的季节和天气因素。一是发生在春节前购买力高涨的时候。二是雪灾、冻雨造成了一些地区食品物资运输困难,从而抬高了物价。因此,加大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无助于消除这些短期物价上涨因素。
从长期来看,加息虽然有利于缓解通胀预期,但仍不能有效降低食品价格涨幅。针对1月信贷数据偏高,专家建议继续使用数量型工具加大紧缩力度,以部分替代价格型工具。
外部经济下滑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宏观调控应更加灵活。去年12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陡然降至6.8%,不到全年增速的一半。尽管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暂时没出现大幅下滑,但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放缓,我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可能遭受冲击,从而影响经济平稳增长。为此,专家指出,在美国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宏观调控应该“相机而动”,可适当调整紧缩的力度、节奏和方式。这也将给股市提供一个略为宽松的政策面。(记者 王栋琳)
灾后重建利及四大板块:电力设备 建材 大农业 工程机械
抗击冰雪灾害将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综合一些研究人士的观点,电力设备、建材、农林牧渔和工程机械等四大板块有望成为灾后重建主要受益者。
电网建设是关键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灾后重建要以电网恢复重建为重点,抓紧修复基础设施。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暴露出我国电力系统的脆弱性,这可能会促使政府加大对相关设备的投入,从而对输配电、自动化控制和继保电器等电力设备行业构成利好。
据国家电网公司介绍,此次华中、华东电网设备受损较为严重。华中地区发生500千伏线路倒塔114基;220千伏线路倒塔115基;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也不同程度受损。由于电网受损,许多发电企业机组相继被迫停机,全国最大电力缺口接近4000万千瓦。
目前,此次输变电设备受损情况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设备引发故障带来的损失,专家称“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
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和电力顾问公司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雪灾后,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在重灾区建立观冰站,在电网的设计标准上也可能将作适当的调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王骏说,可能要根据不同的地区,根据覆冰的情况,在工程设计的标准上,在抗冰雪的能力上做一定的调整,提高输变站工程的可靠性。
业内人士认为,着眼未来,输电线路中的变压器等设备如何做到“耐寒、保温”,无疑是留给技术人员的一道全新课题。权威专家认为,急需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创新设计理念,进一步提高产品对恶劣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天有不测风云”。照此分析,输配电与电力自动化、继保电器等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建材板块长期受益
架桥、修路、建房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分析人士认为,这对建材行业来说是长期利好。从近两天水泥、玻璃等板块个股的市场表现可窥见一斑。
银河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洪亮指出,受灾地区在今年1、2季度都面临着道路、电网重建压力,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将给建材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他认为,虽然重建工程在几个月内就会结束,但这次雪灾给南方地区基础设施带来的巨大破坏,将令政府部门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重视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这样的市场变化将对建材企业的业绩产生长期影响。
农业基础亟待加强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灾区要制定恢复农业和林业生产规划,并迅速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全力保障恢复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及农资供应;对受灾较严重地区的农民购种和修复农业设施要给予适当补助,力争灾后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
作为春耕生产关键的种子和化肥将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物资。国家发改委曾表示,预计一季度国内化肥产量将有所下降,后期价格上涨压力较大。据监测,1月份国产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二铵及进口氯化钾平均零售价每吨分别为1950元、616元、3042元、2648元,比上月分别上升1.9%、3.0%、6.5%、5.5%,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10.3%、12.7%、19.6%、24.1%。
此外,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加剧当前包括畜禽养殖业和渔业在内的农产品价格维持上涨趋势,从而对相关农林牧渔企业产生实质性利好。不过,有专家指出,虽然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在“限价令”的制约下,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只能靠内部消化,使得板块中的加工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给业绩带来一定影响。
路面机械需求大增
救灾过程中,南方各省对包括除雪车在内的各类路面机械需求大增。举例来说,由于路面冰层和残雪较厚,三一重工(600031)生产的平地机第一次被当作除雪工具使用。该公司为此专门在铲刀部位加装特殊胶条,以避免机器磨损路面、保证清扫的速度和质量。
业内人士认为,南方各省将吸取相关装备严重不足的教训,今后应会加大相关投入,这有望拉动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受益的产品包括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平地机和推土机。随着灾后工程施工的恢复,3月份这一行业有望迎来销售高峰。(记者 陆洲 北京报道)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