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社,发布了八张关于教育的海报,用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却并不显得落后与保守。
同情和爱护
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
可获得最宝贵的安全感。
鼓励小朋友热爱动物,
发挥同情心,
滋养正常的情绪。
每次看关于某某犯罪分子小时候的情况,都会出现,譬如生长于单亲家庭啊、遭受过家庭暴力啊或者是其它之类的。可见,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一个有父母长辈足够的爱的环境,对于小孩子的影响是有多么的大。
情的发育-父母之爱
子女不可溺爱,
也不可不爱。
失去了爱,
性情暴躁,体罚责骂,
不是教育。
适度的爱护儿童身心健康,
像花草得了雨水阳光一样,
欣欣向荣。
慈母多败儿,这句老话是有道理的。不管什么东西都是“过之而不及”,总有一个程度,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味的去释放你的爱,这就像浇花一样,你只管去浇水,却不知道要浇多少水,这就是一种错误。
关于生的问题
妈妈:弟弟是怎么来的?
妈妈:我是哪里来的?
这时正好是性教育的机会,
不可捏造故事欺骗儿童,
可以用小猫、小狗、小鸡的比喻来解释生育的事实。
这个问题,我们一生中不管面对谁都是比较尴尬的!然而,正确的引导,远比瞎扯一个答案,或者逃避来得好。。。
关于死的问题
儿童对于死人会害怕,或借问
到关于死亡的问题,
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实告诉他。
并可作比喻说:
花草会死,
小鸟也会死,
死是生命的停止。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小时候其实不懂什么是“死”,总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情,可是越长大越害怕,因为你时刻能感受到死亡的临近。对于小孩子而言,死亡是没有概念的,你需要做的只是让他知道,死亡并不可怕,只是大自然的循环。
勇敢与害怕
破皮出血不喊痛,
从小要有勇气。
不要让他怕高或怕走狭板。
不要让他怕黑暗。
不要让他畏缩不劳动。
小编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割猪草插秧苗这类很多90后不知道的事情,我都干过。那个时候满山遍野的跑,受点伤算什么,都遵从“自然好”原则。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显得那么“娇弱的珍贵”,就是父母的宠溺。
嫉妒与公平
妈妈抱弟弟,
哥哥哭闹着,
要独占,
要求偏爱。
爸爸同样地喜欢弟妹,从来不偏心。
你切瓜,要平均;
切了后,我来分;
大家公平,才不嫉妒。
“排排坐,分果果”,如果谁多了少了,小朋友们肯定会不满意。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你,该如何处理?如果连你自己都抱有不平衡的心理,恐怕孩子也会....
发展想象力
儿童富有想象力,
有时虚构故事。
一个三四岁的儿童说:
我家里有架大飞机,他是在说谎吗?并不是说谎。
图画 — 可以表达他的想象力。
积木 — 可以建设性的利用他的幻想。
有时候,大人们不理解的东西,在小朋友眼里或许就是另一种世界。不要遏制小孩子的想象力,这就等于给他关上了一扇窗户。
好奇心并非破坏
小孩并非有意破坏,
只是想看看东西撕破后,是什么样?
给他一种替代物,让他去满足好奇心。
深得感触的几张海报,之前有一位艺术家说道:我们应该要向小孩学习,他们保有的好奇心是那么难能可贵。中国应试教育有时容不得学生的半点“不合规矩”,“不按常理出牌”,这间接磨灭了我们日渐消退的好奇心,注重成绩而忘记了对这个如此之大的世界保有求知的动力。不要斤斤计较一举一动,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吧。
如同我们生活的为人处世,半点不顺心就好像遇到了死路忘记了其实我们都会转弯,这条路不行换条路试试看。带着好奇心去过日子,也许会变得更轻松一些。
最后:
小编,今天不打广告,只是有感而发。不管看信息的你们,是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都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编辑:中国集成吊顶网—晴天
展开全部内容